3月14日,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調中心共同舉辦的《全國煤田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實施方案編制》研討會在我隊召開。該課題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委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來組織實施的。

在研討時,南京地調中心副總工程師、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程光華,南京地調中心地質研究室主任、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趙牧華,分別從國家發展戰略及地下空間科學開發與安全利用層面,開展地下空間資源調查、特大城市特大風險防控、城市地下空間調查和煤田、金屬礦、非金屬礦等礦山地下空間調查等方面,簡要介紹了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立項的全國地下空間調查與利用的科研課題情況。這是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的決策部署,全面分解落實“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和目標要求的重要科研課題。全國煤田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評價項目是該課題的子課題項目。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首席專家趙鐠,地質科技部地質勘查處處長張維生等,簡要介紹了全國煤礦分布、在建煤礦、關閉煤礦等現狀,煤礦地下空間的基本情況,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承擔完成該科研課題的專業技術、儀器裝備、技術手段、生產能力等情況。

與會專家、技術人員從國家發展戰略、煤田礦業發展、礦山遺留地下空間資源再利用的需要,全面調查了解和掌握煤田地下空間在區域分布、煤田礦山類型、特點,煤田遺留地下空間現狀、資料掌握程度、可利用程度、已利用現狀,技術方法、數據庫建設等情況,以及在資源利用、資源浪費、礦山破壞現狀、數據庫建設、探測技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經過研討,與會專家、技術人員達成了共同識,表示要以華東地區為試點,緊密結合區域綠色健康發展需要,開展與煤礦地下空間相關的區域三維地質示范調查,全面掌握基礎地質資料,進行方法技術研究,對煤礦地下空間的利用現狀以及可利用的資源數量、規模及其質量進行調查和評估;形成對煤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適宜性評價體系;通過三維地質建模等技術,建立地下空間資源信息系統,以政府需求為導向,形成煤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建議,為相關領域的實際需求提供國家層面的技術積累和資源儲備;建立一套煤礦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技術規范和工作標準以及工作指南,為開展全國煤炭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評價提供樣板及技術支撐。

江蘇煤炭地質局副局長、中煤長江地質集團公司總經理陸云富和與會專家、技術人員分享了研討成果。
江蘇煤炭地質局科技地質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湯楷,物測隊隊長、高級經濟師潘鎖良,首席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德華,副隊長、高級工程師胡小鵬,隊長助理、黨政辦公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王佳,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沈驥千、何黃生,物探科技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崔北銅,風險管控部(審計部)副主任、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審計師邱丹丹等參加了研討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