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我隊與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合作聯盟框架協議簽訂儀式、“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淺層地震探測技術研究室”授牌儀式,在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仙林基地舉行。我隊隊長潘鎖良與創新中心主任程光華就雙方合作開展“研發城市地下空間全要素精細探測淺層地震探測技術”簽訂了合作聯盟框架協議。

在簽字儀式上,程光華簡要介紹了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的基本情況。他說,創新中心是依托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與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部級工程創新中心,主要任務是通過理論與技術創新構建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核心技術體系,推動技術創新與共享;開展成果轉化及應用示范、推廣,通過應用示范解決重大工程地質問題,全面提升我國地下空間探測評價技術水平。創新中心將重點負責跟蹤國家、省、市及地方開展城市地下空間探測政策與需求,引領研發思路,創新實現路徑,統籌協調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探測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等相關工作。

潘鎖良簡要介紹了我隊歷史演變、人才隊伍、資質資格、儀器裝備、產業布局、市場開拓、管理體系等基本情況。他重點介紹了我隊長期從事地質勘查勘探、地下空間探測、道路場地檢測等業務情況。近年來我隊開展了地震數字采集系統試驗、三維RVSP地震勘探、深地震勘探技術研究、微地震監測、城市淺層地下空間探測及對地強耦合拖曳式檢波系統等技術研究,目前在0~200 米的地下空間淺層地震探測技術方面居于領先水平。物測隊將重點負責城市地下空間高分辨率橫波反射、折射和多源面波聯合等淺層地震勘探相關技術與裝備研發、工程化,聯合開展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工作。

雙方表示,要充分發揮各自的技術、裝備及人才優勢開展技術研發,針對我國城市地下空間探測中面臨的干擾強、分辨率低、精準定位難等問題,重點攻關城市地下空間淺層地震精細探測技術,開發數據分析處理軟件,建立相應方法技術標準與體系;通過實施工程示范、工程化服務、技術咨詢服務等開展地下空間淺層地震精細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化、產業化推廣應用;建立城市地下空間全要素淺層地震精細探測人才培養基地,培育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人才團隊,共同建立產、學、研、用人才培養平臺等。

雙方同意成立合作聯盟機構,建立項目合作機制和定期交流機制。在我隊掛牌成立“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淺層地震探測技術研究室”,按創新中心相關制度運行與管理。雙方聯合申報國家、省部級科技以及市場等項目,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相關學術交流研討會等。
創新中心副主任高文利將“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淺層地震探測技術研究室”授予我隊。

創新中心綜合管理部主任蘇晶文、綜合實驗部主任張慶及相關技術人員,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一地質大隊、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測試中心、北京網格天地軟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智圖云起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領導,物測隊黨政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邱丹丹等參加了簽字和授牌儀式。
